2023台灣清明節習俗有哪些?清明節如何拜拜?清明節拜什麼?我一次告訴你

台灣清明節習俗有哪些?清明節拜拜怎麼拜?清明節拜什麼?清明節拜拜準備什麼?這是許多年輕人每年都會持續問的問題。今天 Taiwan Happy Go 就來告訴您『台灣清明節習俗』到底有哪些?拜拜到底怎麼拜?

清明節,是台灣民俗重要節日之一,清明節也是台灣的十大節日,清明節的日期每年都可能有所不同,正確日期是在春分之後的第十五天。

清明節習俗在台灣以兩大族群,客家人閩南人,閩南人通常祭視需要跋山涉水,會耗費相當大的體力,通常會先吃飽飯才會上山掃墓。

古時候掃墓因有寒食節的習俗,一般不開火煮飯,以生食或冷時為主。另外,還有掃墓前禁食的習俗,所以清明節習俗真的各地方大不相同,清明祭祖前一定要先向長輩問問清楚,做好正確的祭祖事宜。

為了讓大家對清明節祭祖、拜拜、習俗有更清楚、了解,請您務必繼續看到最後~

台灣清明節客家人習俗:

台灣客家人清明節掃墓日期由正月十六日起(元宵節次日),並持續到清明節前。因早期客家人來台較晚,台灣大部份地區都己開發成熟,偏鄉之地欠缺開發,所以客家子孫要到外地工作,因交通不便,所以趁過年全家團圓後,順便到祖先墳前,先掃完墓,再重新返回外地的工作崗位工作,所以老一輩的客家人都會跟自己的孩子教育,清明節掃墓客家人一定要在清明節之前掃墓的習俗。

客家人稱新墳的第一次掃墓為「開青」。通常是在正月裡挑個好日子。開青的祭品包括艾粄、紅粄、發粄、牲儀、金香燭炮等。在安葬後的第一年過年及五月節時,也要提前一、二天上墳祭拜,稱為「分年節」。過年時用的祭品是芹、蒜各一束,五月節時用的是空心菜、韭菜各一束。近年來,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,過年時的「分年節」,已有和正月掃墓合併的驅勢。

最近這幾年,在政府政策的規劃輔導下,己漸漸由公墓取代了傳統山坡墓地。公墓有人管理且乾淨有秩序,相較於傳統墓地公墓更佳整潔且不髒亂,我覺得這個樣子非常好。不過,也有半數台灣人依舊按照民間傳統習俗,每到清明這一天,各縣市傳統墓地都還是會湧進大批家屬前往為祖墳掃墓,依照清明習俗,傳統的孝道得以代代相傳,厚進俗禮。

清明節由來:

清明節由來最早從春秋時期開始,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在未上位以前,曾經逃亡國外,某一日重耳因飢餓多日,其隨從之一的大臣名介之推,自割其肉並煮熟後將肉給重耳食用,重耳因食肉之後,漸漸恢復體力,後來重耳上位後,將其隨從一一封為國臣,唯有介之推不願接受封賞,帶著母親隱居深山,重耳因不忘當年介之推的大恩大德,因此派出大匹人馬上山找尋介之推下落,但都尋無下落,重耳聽從下屬建議可以從三面燒山將介之推引出山林,森林經過大火延燒數日後,不但未見介之推本人逃出山林,在數日後,找到介之推及其母親的屍體被燒死在一顆柳樹下

重耳經搜山後,更在山中找到一個山洞,尋獲介之推與母親的衣物,及介之推的一信,信中寫道:『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。倘若主公心有我,勤政清明復清明。』後來重耳深感悔疚,為紀念介之推母子,便下令全民在這一天不可起火煮食,,遂降旨此日定為『寒食節』,也就是現在的清明節。若有筆誤,請留言本人更正之。

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,國曆是四月四日或五日,每年的清明節就是陽歷的4月5日,民間還有『四五清明』之說。其實不然,據天文學家介紹,清明有時還會落在4月4日,這主要是閏年『作怪』,也就是說每四年中往往會出現一次所謂清明『提前』的情況。2007年清明是4月5日,2008年清明節則為4月4日。另據民俗專家介紹,二十四個節氣中,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。

清明在春分後半個月,此時天氣轉暖、草木復萌,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、放風箏、欣賞春光,所以清明節有時也被稱作『踏青節』。

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

清明節有哪些從古至今的重要傳統習俗?

清明節這一天,從古到今流傳下來許許多多習俗,多帶著慎終追遠、攘災祈平安豐穰的意義,這裡舉述一些常見的傳統習俗:掃墓祭祖春遊踏青插柳戴柳頒賜新火、盪鞦韆、拔河、放風箏、攤販戲耍、清明節食俗

  • 踏青
  • 寒食
  • 插柳

清明節習俗:踏青

踏青也叫行青、遊春、尋春、探春、郊遊。清明節正值早春三月時,正是適合外出旅遊的月份,為了不辜負這良辰美景,於是大家帶著野餐,走向郊外,投入大自然的懷抱,在清明節婦女穿新鞋(踏青鞋),出行到郊外,稱為「踏青」。

因清明節祭祖往往在郊外進行,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即陶冶情操,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,一家人開開心心去踏青。

清明寒食節習俗
清明節習俗與由來-介之推公墓

清明節習俗:寒食

春秋時晉文公為逼介之推出來做官,放火焚燒他所隱居的綿山,不料卻將他燒死,為了悼念他,晉文公下令全國禁火三天。後世相沿,每到這一天便不煮飯、不點火,只吃冷食,是為『寒食節』,約在清明節前一、二日。

食潤餅

清明節最具代表的食物之一,也是寒食代表的食物,潤餅是以餅皮包裹食物製成,清明節食潤餅的習俗已有多年歷史,寒食也是為了紀念介之推母子,也是為了感謝先人。

食草仔粿

清明節最具代表的食物之一,也是寒食代表的食物,清明節常見食品,在蒸熟後可以放好幾天做為清明寒食的重要食物,草仔粿有保佑子孫平安發大財的意思。

食紅龜粿

清明節子孫返鄉團圓,食紅龜粿代表長壽、長命的意思,紅龜粿也是清明節習俗寒食的代表性食物。

食棗糕

棗糕是清明節傳統習俗代表食物,清明節以冷食為主,棗糕又叫做『子推餅』,晉文公為逼介子推母子下山,下令放火燒山,不料被晉文公活活燒死在山中,為紀念介子推母子令清明這天為寒食節,棗糕就成了清明節傳統習俗寒食代表性食物。

紅棗具高營養,做成棗糕,清明節做為冷食甜點,全家人團圓時可一同享用。

清明節習俗:插柳

「清明不戴柳,紅顏成皓首。」「清明不戴柳,死後變黃狗。」早期民間在清明節有插戴柳枝的習俗。在祭墓踏青時,人們往往還折幾支柳枝帶回家,插在門楣上或用柳枝編成柳帽戴在頭上,似乎說明了柳枝具有避邪的功用。

柳樹可以避邪。柳樹又叫「鬼怖木”,可以避邪,人們將柳環戴在頭上,可以防惡鬼的侵擾,把柳枝插在門眉可以防惡鬼進家,中國人又以清明節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初一為三大鬼節,受佛教影響,人們認為柳枝可以驅鬼,因此被稱之為「鬼怖木」。觀世音以柳枝沾水度濟眾生,人們自然要插柳、戴柳來驅邪避疫的。

清明節插柳的習俗來自隋朝。傳說從隋代開始流行這一說法也是有道理的。隋朝開鑿了大運河,河堤需要植樹綠化,以此來保護大運河,而柳樹的生命力較強,根系發達,容易成活,而柳樹又喜濕潤,俗話說:「有心載花花不開,無心插柳柳成蔭”,又加上清明節適宜栽樹,因此,插柳習俗從那時漸漸一成了一種風俗,一直延續至今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culture/9gb5m4j.html

台灣清明節傳統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:

台灣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,也是一家團聚之日,家族成員回到祖先墓前點香、祭拜、燒金紙、銀紙、打掃墓園或靈骨塔祭拜,向祖先表達慎終追遠之意。

台灣清明節傳統掃墓,會依家族清明節習俗的不同,分成以下兩種的儀式:

  • 培墓
  • 掛紙

一、培墓:(廣泛用於閩南人)

培墓是將祖墳整修並向祖先祭拜。每年的清明節,陽上子孫用鐮刀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,禁止使用鋤頭,然後準備一些三牲禮、酒、菜、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。一般都在墳前和后土前擺放祭品,祭拜後會燒金、銀紙,部份家族最後會放鞭炮或煙火。各式祭品代表的意義也不同,米糕(高昇)、韭菜(長久)、麵龜(長壽)、丁仔粿(添丁)、發粿(發財)。

若是新墳,則須供奉五牲(如:豬頭、雞、鴨蛋、麵粿、紅龜粿),祭品擺好後,點香向后土(墳墓的守護神)祭拜,婦人要在新墳前哭號,禮拜完畢,先燒刈金、壽金給后土,再燒銀紙給祖靈,紙錢燒完後,在紙灰上灑酒(稱為奠酒),最後點燃鞭炮禮成。

現在一般清明節的掃墓方式已經簡化,大都以鮮花鮮果為祭品,上香鞠躬,禮節簡單隆重。

台灣清明節民間習俗若是家有長子,如:娶媳婦、添丁生子或置產等,一定要培墓,培墓時都要點「姓氏燈」,在祭拜之前於墓前燃燭祭祀後,不要熄火,將它小心的放在燈罩內,沿途不可使其熄滅,一到家裏,立刻把燈放在祖先的靈桌前,有「添丁發財」的意思,如果回家途中一路不熄滅,則表示子孫繁茂的吉祥徵兆。

台灣清明節習俗有些家族收供品離開前,會把雞蛋、鴨蛋在墓碑上打碎,將蛋殼丟在墳上,象徵『脫殼』或『蟬蛻』。

二、掛紙(廣泛用於客家人)

俗稱『壓紙』或稱『鋪屋頂』,用磚塊或石頭將長方形的黃、白紙,或黑白紅黃藍的五色紙壓在墳上。

「掛紙」時,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雜草用鐮刀整理清除,再用小石頭將墓紙壓在墳上,代表這個墳是有後嗣的,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人祭祀的墳,而遭到破壞。墓紙分為黃色、白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(紅黃藍白黑)兩類,現在則多用五色紙,代表子孫已祭拜過祖墳。

后土:

為守護祖墳的神明,供品普遍為紅龜粿、麵線等…,拜完后土才拜祖墳,燒紙錢的順序是先燒給神明的金紙,再燒給祖墳的銀紙。

台灣清明節習俗,一般祭祖是先拜后土再拜祖先,但有一種是例外的做法,為祖先生前為高等職官員,此時可以先祭拜祖先再拜后土,像這些不同於習俗的做法都各有各自的道禮在。

清明節相關祭祀用品:

一、祭祀食品:

清明節祭祀食品:三牲(客家人的魚會以魷魚替代) 、茶(開水)、水果 、潤餅 、雞蛋(或鴨蛋)、紅龜粿 、發糕、花生糖、春捲。

二、祭祀用品:

清明節祭祀用品:香燭、五色紙、金銀紙、鮮花、鞭炮、鐮刀(切記掃墓禁用鋤頭)。

清明節祭祖參考口訣:

一、掃墓:(以下口訣僅供參考)

先祖(父、母)OOO,今日是清明節(若非清明節當天掃墓則報當天年、月、日即可),兒孫誠心誠意敬獻三牲,金紙、銀紙等,請先祖(父、母)OOO來享用,也請繼續讓我們張(姓氏)家平安順利,萬事如意,子孫賺大錢。

二、拜祖先牌位:(以下口訣僅供參考)

張(姓氏)家歷代祖先,今日是清明節(若非清明節當天掃墓則報當天年、月、日即可)兒孫誠心誠意敬獻三牲,金紙、銀紙等,請張(姓氏)家歷代祖先來享用,也請繼續讓我們張(姓氏)家平安順利,萬事如意,子孫賺大錢。

清明節習俗,在台灣則是按長輩的習慣去祭拜即可,若我們是家族中的長輩時就要去了解正確的祭祖方式,以避免晚輩之間因不知道要如何祭拜,或祭拜方式無法統一,而產生爭執,這樣一來可以減少陽上子孫因為祭拜的方法不對,因而產生對祖先不敬,或讓一旁掃墓的外人看笑話的狀況。所以身為長輩一定要弄清楚自家祭祖的方式,掃墓圓滿才是大家庭的共同目標。

如不小心犯了禁忌,就採一株青草,含入口中,說『不識代誌,無禁無忌』(不懂事,不犯禁忌),再吐掉。

清明節傳統食物

台灣清明節一到家家戶戶都會準備應景食物如潤餅、草仔粿等等,這些應景食物在清明節的習俗中都有各別的意義存在,以下就為您介紹這8種在清明節常見的應景食物:

  • 潤餅
  • 草仔粿
  • 紅龜粿
  • 大蔥
  • 雞蛋
  • 芥菜
  • 棗糕
  • 韭菜

一、潤餅

古代因經常發生戰爭,在清明祭祖變得較不方便,於是先人想出一個辦法,就是利用麵皮包住食材做成潤餅,用來祭拜祖先,結果清明節食潤餅也成了清明節習俗的重要一環,目的就是為了感懷先人的智慧。

二、草仔粿

古時候清明又稱寒食節,為了紀念介之推母子,所以寒食節禁生火,只能食用冷食,人們就用草仔粿當作寒食節食物,因為草仔粿它可以放很久,所以一直到現在台灣清明節一定會看到草仔粿,目的是作為寒食節的一個代表性食物。

三、紅龜粿

紅龜粿本身象徵長壽、富貴、吉祥,紅色還象徵喜氣。

四、大蔥

象徵聰明的意思,也有清白的意思,清明節食用大蔥是期望後代子孫做人平平安安、清清白白。

五、雞蛋

清明節食用雞蛋,象徵健康一整年,身材圓圓滿滿,用煮熟的雞蛋清明節拿出來食用也有寒食的意思。

六、芥菜飯

清明節有著吃「芥菜飯,終年不長疥瘡」的習俗,清明食用芥菜飯,芥菜含有豐富維生素C可提升人體免疫力,食用芥菜飯可以讓身體強壯一整年。

七、棗糕

棗糕又稱子推餅,清明節、寒食節習俗,寒食節不可食用熟食,棗糕可以當作冷食,用來紀念介之推母子二人。棗糕是清明節常見食物。

八、韭菜

韭菜象徵長長久久,家人情感長長久久、壽命長久之意,清明節當天不可以切斷韭菜,家人的感情便能長長久久、壽命長久。

或許很多家庭都保有自己的飲食習慣,但經由上面介紹的清明節別具意義的8種食物,更了解這些食物出現在清明節的意義,未來每年的清明節前不妨收集這些食物,在家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,讓家人們更了解這些食物各代表的意義與典故。

延伸閱讀:台灣人的十大節日有哪幾天中秋節由來

在〈2023台灣清明節習俗有哪些?清明節如何拜拜?清明節拜什麼?我一次告訴你〉中有 2 則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