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夕情人節由來】七夕最淒美的故事,我來告訴你『你不知道的七夕』

 農曆7月7日是『七夕』,七夕,臺灣民間的一個浪漫的節日,七夕更是是全球華人的『情人節』,又叫做『七夕情人節』。在中國七夕情人節又稱『乞巧節』,七夕這天也是七娘媽的誕生日。更深入了解七夕的由來與習俗,請繼續往下讀。

七夕對全球所有華人情侶們來說是個非常特別的日子,七夕在世界各地因各地方的習俗而有所不同,都有各自不同的七夕習俗或慶典。七夕這天不只是情侶們的日子,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在七夕這天祭拜神明、舉辦慶典、孩子成年禮,這一天對臺灣人來說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節日,而七夕唯一不變的習俗,是全世界所有情侶們約會、送禮、慶祝的大節日。

七夕情人節由來

七夕情人節由來

很久以前,有一位孤兒從小到大跟著哥哥和嫂嫂一起過生活,他聰明又很勤奮,但是嫂嫂不是很喜歡這位孤兒,每天早上天都還沒亮就趕他去山上放牛吃草,因為他每天都和這九頭牛一起生活,所以大家都叫他『牛郎』。

過了幾年後的某一天,嫂嫂真的受不了,狠毒的和牛郎說:『你今天沒有給我帶十頭牛回來,就不用回家了』,一路上牛郎很煩惱,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有第十頭牛呢?於是便在一棵大樹下傷心的哭了起來。

這時,剛好有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經過,問牛郎為何如此傷心,老人得知他的遭遇後,笑著對牛郎說:『別難過,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,你去好好餵養這頭老牛,等老牛病好了之後,你就可以帶牠回家了』。

於是牛郎便起身去尋找這頭老牛,走了很長的一段山路之後,終於找到了那頭病懨懨的老牛,牛郎看到老牛病得不輕,就給老牛帶了一大捆草,一連餵了三天。

老牛吃飽之後,抬起頭告訴牛郎:「自己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,因觸犯了天條被貶到人間,摔壞了腿,無法動彈。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全癒」。

牛郎了解後,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老牛一個月,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療,晚上依偎在老牛身邊睡覺,一直到老牛病好了。於是,牛郎高興的帶著十頭牛回家去了。一回到家,狠心嫂嫂更生氣了,叫牛郎和牛一起住在一間殘破的茅房,每天晚上和牛一起睡覺。

有一天,牛郎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,這裡山明水秀、鳥語花香,牛郎就看到七個仙女乘坐著祥雲降落在河流邊的草地上,然後脫掉身上的衣裳,跳進清澈的河流中,牛郎看著一個最年輕的仙女看到忘我了,此時,老牛對牛郎說:「她是天上的仙女,只要拿走他的五彩衣裳,她就會做你的妻子」。

牛郎就悄悄的拿走她的五彩衣裳,午時將近,其他仙女紛紛穿起了自己的五彩衣裳,乘坐祥雲回到天上,唯有那位找不到衣裳的仙女留下來了,此時牛郎從樹後面走了出來,請求仙女做他的妻子,仙女看見牛郎忠厚老實,便羞答答的點頭答應了。而這位仙女名字叫『織女』。

兩年後,織女為牛郎生下一男一女,此時天帝聞聽此事後,勃然大怒,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領天兵天將將織女捉起來,心情悲痛不已的牛郎在那頭牛的協助下,用籮筐裝著兒女追到天上去。眼看就快要追上,王母用金簪用力一划,牛郎的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河流,此時牛郎和織女,一個在河東、一個在河西,只能遙望對泣。

此事感動了喜鵲,一瞬間無數喜鵲飛向天河,並搭起了一座鵲橋,也讓牛郎和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。

王母無奈,只允許牛郎、織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鵲橋上相會一次。當然,這只是一個傳說。卻成了我們今天七夕七巧的民間信仰。

『七夕』當天通常都會下著毛毛雨,傳說是象徵牛郎和織女兩人相思的淚水。

七夕情人節習俗

牛郎與織女

七夕情人節習俗之一:拜七娘媽

七月七日這天不但是情人節,也是傳統習俗中的七娘媽生日。家家戶戶都會吃米糕和麻油雞。尤其家中有幼童,更是要祭拜七娘媽。

七星娘娘又稱做七星媽、七娘媽或七星夫人,七星娘娘是王母的女兒,是保護孩子的神明,尤其是女孩。在中國民間流傳孩子在十六歲成人之前,這段期間是受神仙的保𧙗,當孩子滿十六歲時,要在農歷七月七日當天參加成年禮和祭拜七星娘娘,以表示感謝神明保𧙗孩子平安長大成人。

如何祭拜七星娘娘

拜七娘媽:(在臺灣及華南沿海地區有此習俗) 眾所周知的織女,在本省的宗教崇拜中,被尊為「七星娘娘」。而祂和其他六位姊妹(即七仙女)會保佑人間未滿十六歲的小孩,順利長大成人,是兒童的守護神,尤其是女孩,民間對守護孩童的七仙女便以「七娘媽」尊稱之。每年農曆七月七日「七娘媽生」時,在這一天的黃昏,家中有小孩的,都要在門口祭拜七娘媽,祈求子女平安長大。

有很多地區是拜床母,就是要在小孩睡覺的房間裡面拜拜。

供品準備:

  • 油飯
  • 麻油麵線
  • 甜芋頭湯
  • 四果
  • 金紙
  • 梳子
  • 鏡子
  • 香花
  • 胭脂水粉紅線
  • 一臉盆水
  • 一條毛巾

油飯 麻油麵線*2 甜芋頭湯*2 四果 專用金紙 

梳子*1 鏡子*1 香花*1 胭脂水粉紅線*1 一盆水   毛巾一條

臺灣民間在七夕當天,會在床上擺設麻油雞、油飯、七張刈金和其它物品。另外,凡是給七娘媽作契子的孩童,七夕黃昏須在門口設供桌準備雞油飯、胭脂水粉、鮮花、刈金和其它物品,並以銅錢繫上紅絲線,掛在孩童頸部,稱為『掛絭』,此後每年七夕都要祭拜七娘媽,並更換紅絲線,到孩子十六歲為止。

直到今天,七夕仍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傳統節日。雖然已有不少習俗慢慢消失,但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傳說,卻一直流傳民間。

七夕情人節習俗之二:七夕乞巧

七夕乞巧,判定乞巧者巧拙的『卜巧』方法,主要有『穿針乞巧』、『喜蛛應巧』、『對月穿針』、『蘭夜鬥巧』和『投針驗巧』等幾種形式。

穿針乞巧

穿針乞巧』是現存文獻記述中最早出現的乞巧方式,始於漢,流於後世。 《西京雜記》說:“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,人具習之。”“穿針乞巧”,也叫“賽巧”,即女子比賽穿針,她們結彩線,穿七孔針,誰穿得越快,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,穿得慢的稱為“輸巧”,“輸巧”的人要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。

對月穿針

對月穿針』,是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,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乾淨,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,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。然後,她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,對月穿針,誰先把七根針穿完,就預示著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。

喜蛛應巧

喜蛛應巧』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,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,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。南朝梁宗懍《荊楚歲時記》說;“是夕,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。”五代王仁裕《開元天寶遺事》說:“七月七日,各捉蜘蛛於小盒中,至曉開;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。密者言巧多,稀者言巧少。民間亦效之”。宋朝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》說,七月七夕“以小蜘蛛安合子內,次日看之,若網圓正謂之得巧。”宋周密《乾淳歲時記》說;“以小蜘蛛貯合內,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”明田汝成《熙朝樂事》說,七夕“以小盒盛蜘蛛,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。”由此可見,歷代驗巧之法不同,南北朝視網之有無、唐視網之稀密,宋視網之圓正,後世多遵唐俗。

蘭夜鬥巧

蘭夜鬥巧』是一種遊戲。七月舊時稱為“蘭月”,而七月初七即七夕這天晚上又叫作蘭夜。將五彩線互相絆結起來,叫做“相憐愛”。女性們一起到閉襟樓上,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。

投針驗巧

投針驗巧』是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,盛行於明清兩代。通過把繡針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中,看其能否漂浮、在容器底部形成圖案,以驗智巧,也稱“浮針試巧”“丟巧針”。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,源於穿針,又不同於穿針,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。

七夕情人節習俗之三:儲七夕水

儲七夕水 “七夕水”亦稱“七月七水”,據說“七夕水”有神奇的功能,久儲不變、可以治療燙傷、去除瘡毒等。廣東一帶都有儲存“七夕水”的風俗,就是在初七早晨頭遍雞鳴之後,各家到井邊或者河邊汲水儲藏。在在廣西一些地方有七夕儲水的習俗,民間傳說,七月七日晨,仙女要下凡洗澡,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;所以,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去河邊取水,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,待日後使用。

七夕情人節習俗之四:為牛慶生

舊時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,又叫“賀牛生日”。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,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,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,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。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,便有了“為牛慶生”的習俗。

延伸閱讀:2021情人節禮物推薦